第(2/3)页 “对。”程学民肯定地点头,“老厂长您可能还不知道。” “因为去年《太极》在欧美市场的火爆,戛纳电影节组委会在今年月初,就已经把官方邀请函发到了中影公司。 他们邀请我们选送影片参加今年的电影节,虽然只有一个主竞赛单元,但也给了三个一种关注单元或者展映单元的名额。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国际亮相机会。” 老厂长汪杨显然第一次听说这事,显得有些吃惊和兴奋:“戛纳邀请我们了?这是大好事啊!中影那边什么态度?准备送哪部片子去?” “中影那边的初步意见,是希望选送《太极》的续集,《太极2》去参赛。” 程学民语气平静,但内容却让老厂长汪杨再次震惊,“他们认为《太极》有市场基础,知名度高,拿奖的把握更大。” “《太极2》?那不是还在筹备吗?剧本都还没完全搞定吧?”老厂长汪杨疑惑道。 “所以中影的意思也是暂不回应,等我们这边的消息。”程学民解释道,“但我个人认为,送《太极2》去戛纳,风险很大,甚至可能……空手而归。” “为什么?”老厂长汪杨不解,“《太极》那么成功,续集只要保持水准,怎么会拿不到奖?” “戛纳的评选口味,和商业市场不太一样。”程学民分析说道,“他们更看重影片的艺术性、思想性和作者性。 《太极2》本质上还是商业功夫片,娱乐性强,但在艺术探索和人性深度上,恐怕难以打动那些苛刻的评委。 而《救赎》……”他拍了拍手中的文件袋,“这个题材和主题,恰恰是戛纳最喜欢的类型。 关于希望、抗争、人性光辉,有很强的文学性和哲学思辨色彩。 如果拍好了,去戛纳,就是奔着拿奖去的!这才是真正的文化输出,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!” 老厂长汪杨听着程学民的分析,陷入了沉思。 他不得不承认,程学民对国际电影节的判断,往往精准得可怕。 如果真能拿下戛纳的奖项,那意义确实远超《太极》的商业成功。 “所以……”老厂长汪杨抬起头,目光复杂地看着程学民,“你的意思是,顶着压力上《救赎》,放弃稳妥的《太极2》,去搏一个戛纳的大奖?” “不是放弃《太极2》。”程学民纠正道,“是选择更合适的武器去打更合适的仗。 《太极2》的商业价值毋庸置疑,但它不是冲击戛纳的最佳选择。 而《救赎》,天生就是为电影节而生的。机会难得,错过了,可能就要再等好几年。” 老厂长汪杨重重地坐回椅子上,点燃一支烟,深吸了一口,烟雾缭绕中,他的脸色变幻不定。 程学民的这个计划,太大胆,太冒险,但潜在的收益也极其诱人。 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电影厂厂长的决策范围。 “学民啊学民……”老厂长汪杨长长吐出一口烟,苦笑摇头,“你每次都能给我出难题,而且是天大的难题! 这事……太大了!我担不起,厂里也担不起。 你必须按程序,把《救赎》的项目方案和参加戛纳的想法,形成正式报告,详细阐述理由,直接报给部里,请吴老和更高层的领导定夺! 我只能帮你在报告上签名,把报告递上去,别的,我爱莫能助。” “我明白。”程学民站起身,“报告我会尽快准备好。去香江的手续,也请老厂长您多费心。” “手续问题不大,你直接向部里吴老一并申请就好。”老厂长汪杨摆摆手,“但你得有心理准备,部里和吴老那边,对你这个《救赎》计划,质疑声肯定不会小。 毕竟,《太极》的成功模式就在眼前,放着稳妥的路不走,非要另辟蹊径,还是条看起来荆棘密布的小路……难啊!” 程学民点点头,没再多说,拿起文件袋告辞离开。他知道,真正的较量,现在才刚开始。 果然,当程学民将精心准备的,厚达数十页的《关于筹拍电影及选送该片参加法国戛纳电影节的请示报告》,正式递交到电影局和主管部委后,立刻在相关层面引起了轩然大波。 报告先到了中影公司,几位负责海外发行的老总看了,直接炸了锅。 “胡闹!简直是胡闹!”一位资深副总拍着桌子,“《太极2》去戛纳,是板上钉钉能引起关注,甚至拿个奖的! 现在放着阳关道不走,非要去过独木桥? 搞什么全外国演员的片子?这要是拍出来,外国人认不认账先不说,国内观众怎么看?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?” “程学民同志这是被胜利冲昏头脑了!创汇成功了,就以为什么都能干了? 电影是艺术,更是政治!这么敏感的项目,怎么能轻易上马?” 报告又被迅速转到了部里,摆在了吴老的案头。 吴老戴着老花镜,仔细翻阅着报告,越看眉头皱得越紧。他找来主管创作的副局长和几个资深专家一起讨论。 会议上,质疑声占据了绝对主流。 “吴老,程学民同志的闯劲和才华,我们都承认。《太极》的成功,也证明了他的眼光。 但是,《救赎》这个项目,确实太特殊了。”一位副局长斟酌着词句,“全外籍演员,西方背景,这在我们新中国电影史上是从未有过的。 虽然主题是积极的,但表现形式太过……超前。政治风险不可控啊!” 另一位专家更直接:“吴老,我认为当务之急,是巩固《太极》开创的市场,把功夫类型片做深做透。 《救赎》这种作者性很强的文艺片,可以缓一缓,等条件更成熟再说。 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