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9 剑指戛纳,可却是掀起滔天风波(求全订)-《1978:开局被返城女知青骗婚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厂里因嘉奖引发的风波,在程学民破财消灾的建议下暂时平息。

    那笔名为百花奖特殊成果共享奖的奖金发放下去后,老职工们拿到实实在在的实惠。

    虽然私下里对朱淋涨工资仍有微词,但明面上的激烈反对声总算压了下去。

    厂区恢复了表面的平静,但那种新旧观念碰撞后的裂痕,却悄然埋下。

    几天后,程学民带着一份厚厚的文件,再次敲响了老厂长汪杨办公室的门。

    老厂长汪杨正在批阅文件,见程学民进来,脸上露出笑容,指了指对面的沙发:

    “学民啊,来得正好,正要找你。共享奖发下去了,效果不错,老沈那边反馈,老职工们情绪稳定多了。

    你这招,实在是高!”

    程学民笑了笑,没接这话茬,将手里的文件袋放在老厂长汪杨的办公桌上,说道:

    “老厂长,嘉奖的事过去了就好。今天来,是想跟您汇报一下我们东厂下一步的计划。

    这是新项目的剧本初稿和拍摄方案,您先过目。”

    老厂长汪杨好奇地拿起文件袋,抽出里面厚厚一迭稿纸。

    首页几个遒劲的大字映入眼帘:《救赎》暂定名。

    他饶有兴致地翻开,仔细阅读起来。

    然而,随着阅读的深入,老厂长汪杨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,眉头越皱越紧,手指无意识地敲打着桌面。

    他时而快速翻页,时而停下来,反复看某一段落,额角甚至渗出了细密的汗珠。

    足足看了半个多小时,老厂长汪杨才长出一口气,将剧本重重地合上,抬起头,眼神里充满了难以置信和深深的忧虑。

    “学民……这……这剧本……”老厂长的声音有些干涩,他拿起茶杯猛灌了一口,试图平复情绪,“你这玩的……是不是太大了点?”

    他指着剧本,手指都有些颤抖:“全英文对白?主要角色全是外国人?故事背景放在二战时期的香江?

    这……这完全就是一部外国电影啊!这能算咱们中国的片子吗?这政策上……风险太大了!”

    老厂长汪杨站起身,在办公室里踱起步来,语气急促:

    “学民,我知道你想创新,想闯国际市场!《太极》《少林寺》的路子就很好嘛!

    功夫片,有中国特色,外国人也能看懂,政治上也安全!你现在搞这个《救赎》……

    题材敏感,人物敏感,拍摄地还选在香江!这……这要是上面问起来,我怎么交待?厂里怎么担这个责任?”

    程学民神色平静,等老厂长汪杨说完,才缓缓开口说道:“老厂长,您别急。

    正因为《太极》打开了市场,证明了我们的电影可以走出去,我才想再往前走一步。

    功夫片是我们的优势,但不能只有功夫片。要想真正在国际影坛立足,必须要有能触及人类共同情感,探讨普世价值的作品。

    《救赎》讲的是希望、自由、友谊,这些主题放之四海而皆准。香江的背景,既符合历史,也为影片提供了更国际化的视角和制作条件。”

    “普世价值?香江视角?”老厂长汪杨停下脚步,盯着程学民,“学民,你想过没有?现在是什么时候?意识形态领域抓得多紧!

    你弄一部全是洋人脸,讲外国故事的片子,就算主题再好,也容易被人扣帽子啊!

    说你不重视民族题材,崇洋媚外!这顶大帽子扣下来,你我都担待不起!”

    他走回桌前,双手撑在桌面上,语气沉重:“学民,这个本子,想法很新颖,艺术上也许有突破。

    但是,政治风险太高了。我这个厂长,不能光考虑艺术,更要考虑全厂上下几百号人的饭碗和前途!

    这个项目,我个人……持保留态度。真要推进,光厂里点头没用,你必须打正式报告,送到部里,请吴老他们把关审批!这开不得半点玩笑!”

    程学民点点头,对老厂长汪杨的反应并不意外。

    他知道,在当时的环境下,提出这样一个项目,无异于一枚重磅炸弹。他本来也没指望厂里能直接拍板。

    “老厂长,我明白您的顾虑。”程学民将剧本收回文件袋,说道,“我这次来,主要是跟您通个气。

    正式的报告,我回头就整理好递上去。不过,在递报告之前,还有件事需要厂里支持。”

    “什么事?”老厂长汪杨警惕地问。

    “是关于《少林寺》的。”程学民说道,“《少林寺》的后期制作,特别是特效和音效部分,香江长城那边技术和设备更成熟。

    我打算带整个剧组主创和部分技术人员,南下去香江一趟,完成后期工作,同时也为影片在东南亚的上映做前期宣传。

    这次可能需要厂里协调,批十几个人的外出名额和手续。”

    “去香江?还带整个剧组?”老厂长汪杨的眉头又锁紧了,“这又是大动静啊!时间呢?要去多久?”

    “初步计划,四月中旬出发。”程学民估算了一下,“后期制作加上宣传,估计要在那边待两到三个月。正好,”

    他话锋一转,看似随意地补充说道:

    “利用在香江的这段时间,如果部里对《救赎》的审批能下来,我们可以就地筹备,争取在六月份之前拍完。这样,还能赶上今年的法国戛纳电影节。”

    “戛纳电影节?”老厂长汪杨愣了一下,“你说戛纳?法国的那个?”
    第(1/3)页